《人間的條件(第一、二部)》劇情簡介
取材于五味川純平的原著《人間的條件》。是反映日本在中國東北(滿洲)日本殖民者的電影,導演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戰爭給雙方的影響做了反思,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一九四三年的滿洲,在太平洋戰爭后期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 男主角尾,在滿洲為其人道主義立場努力終生的故事。 第一部:純愛編 <純愛篇> 第二部:激怒編<激怒篇> 第三部:望鄉編<望郷篇> 第四部:戰云編<戦云篇> 第五部:死的脫出編<死の脫出> 第六部:曠野的彷徨編<礦野の彷徨> 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一九四三年的滿洲,講述太平洋戰爭時,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男主角梶,在滿洲為其人道主義惡戰苦斗終生的故事。共分六部,約長九小時。電影一、二部主角以人道改革方針對待中國工人而遭失敗的經過,并探討殖民者的良心問題。三、四部描述男主角梶在軍隊中親聞被迫參戰同胞的悲慘境遇。五、六部內容講述已成為北滿洲逃兵的梶,因抗爭而致死的經過。 第一二集 1943年,滿洲。梶在礦山公司調查部工作。他站在調查員的立場上對日美礦業生產的實力進行了比較,認識到日本將來必將戰敗。他在向公司提出的報告中,批判了在礦山現場對中國工人的非人道的榨取。這份報告被公司認可,因此他被派往現場。梶和美千子結婚后就上任了。梶得到前任沖島的協助,用人道的方針進行勞務管理的改革試驗。日本管理人員反對梶的改革,不斷發生罷工事件。他碰到了不是他們所能解決的問題。軍隊把在中國抗日的農民抓來,隨意地當作俘虜虐待,把他們稱作特殊工人強制在礦山勞動。梶按照憲兵隊命令不得不對他們進行管理。在被允許的范圍內極力地人道主義對待他們。這樣更增加了日本現場管理人員和憲兵隊他們的憎惡。特殊工人們紛紛逃亡。于是憲兵們把不想逃走的工人抓來斬首殺雞給猴看。當憲兵殺到第三個人時,梶終于忍不住向憲兵抗議了。當憲兵向梶揮刀時,過去他看守過的數百名特殊工人的領袖老王站出來威脅憲兵。憲兵因而中止了殺人。但不久后,梶被逮捕了,不僅受到拷問,還被趕出公司。并且立即從軍。 第三四集 時值隆冬,梶被派到北滿洲守備隊。連日強行訓練已經筋疲力盡,還得忍受老兵的作弄。但是無論從體力還是射擊技巧上都是數一數二的,立刻成了隊里的重要士兵,他還站在袒護小士兵的立場上。梶保護的朋友們又因哥哥是左翼思想犯,自己也被當作赤色分子的新城一等兵。又因妻子來信罵他是家庭的愚癡而動搖被老兵痛斥的小原二等兵。還有40歲被征來的老兵。梶幫助新城逃往蘇聯,小原在廁所中自殺。梶的妻子不遠萬里來部隊見梶。兩人得到特別許可在工具倉庫過了一夜。后來因蘇聯參戰,梶的部隊被蘇聯坦克部隊全部殲滅。只有梶等少數幾個人活下來。 第五六集 北滿洲,梶等殘敗兵一個勁兒地向南逃。途中遇到逃難的男女老少,雖然幫助他們,但因饑餓疲勞一個個相繼死去。梶歷盡艱辛來到還殘留著日本老人和女人的開拓村,他準備在這里和蘇軍作戰,但是日本女人高喊“別在這里打仗了!”之后,他們開始了俘虜收容所的生活。梶對收容所里桐原這個卑劣小人,恨之入骨。之后,他又被誣告,被罰作苦役。在森林中忍受苦役后,回到了收容所。當得知自己保護過的弱兵被桐原殺了后,且沒被問罪,梶絕望了。他殺了桐原,然后逃出了收容所。他在大雪漫漫的荒原中流浪,念叨著妻子的美好,漸漸地凍僵了。 影片的評價 一個站在人性角度反思人類過責的導演是偉大的,戰爭雙方首先都是人,人的內心都有邪惡(撒旦)和人道(信仰救贖)的兩部分,作為戰爭個體的梶的自覺反戰是人性升華和看見慘烈之后的人性轉向,它不是單邊主義的狹隘立場,它是人性在戰爭狀態下被扭曲后的良知反思,促使觀者對人道善意與屈服邪惡的矛盾問題留下重審空間。 幕后制作 編輯 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有的國家甚至不把自己的人民當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并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人間的條件(第一、二部)》相關視頻
-
8.0
戰俘列車
1965
戰爭
簡介: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官萊恩(弗蘭克·辛納特拉 Frank Sinatra 飾)成為了德軍的俘虜關進了位于意大利的戰俘營中,除了萊恩外,這里還關押了六百多名英國戰俘。萊恩的智慧和善良很快就得到了戰俘們的擁簇,他成為了營地里首當其沖的“領導人”。 營地里的生活充滿了痛苦與壓迫,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生存,大家的內心里開始打起了逃跑的念頭。可是,德軍戒備森嚴,想要逃出生天又談何容易,俘虜們將目光和希望寄托在了萊恩的身上。背負著大家的信任,萊恩能夠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要知道,計劃一旦失敗,他們所要面臨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
1.0
視死如歸1962
1962
戰爭
簡介: 由薩姆.富勒、米爾頓.史派靈編劇的本片描述一隊二千人的志愿軍綜合部隊,奉命前往緬甸戰場,經過一關又一關的據點攻擊戰,最后全隊只剩下一百人。本片表現人類在劣境中的忍耐力和戰斗力,將“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名言作了強有力的詮釋。全片大部分在菲律賓的森林地帶拍攝,導演塞繆爾.富勒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與炮火連天的戰爭場面都處理得非常出色,杰夫.陳德勒、泰.哈定等在片中都有精彩表演。 麥瑞爾突擊隊(Merrill`s Marauders),簡稱麥支隊,是 二戰 時期 美國陸軍 在 中緬印戰區 的一只 突擊隊 。部隊的正式番號是第五三○七臨時樣合支隊,部隊長官是 法蘭克·麥瑞爾 準將。麥支隊也譯作梅列爾突擊隊,碭稱梅支隊 麥瑞爾突擊隊是 美國 總統 羅斯福 和 英國 首相 邱吉爾 在 1943年 魁北克會議上為部署反攻 緬甸 而成立的一支特別部隊,由招募自 巴拿馬 、 千里達 、 危地馬拉 等地的美國志愿兵組成。支隊由 法蘭克·麥瑞爾 準將算,兵力相當一個團,共有2900人,分成六個小隊。麥瑞爾突擊隊的任務 ??深入緬甸 日軍 后方,切斷日軍的供應和交通。 麥瑠爾突擊隊由 中緬印戰區 司令 史迪威 將軍統帥,與 中國 孫立人 將軍率領的 中國遠征軍 新38師,新22師等單位共同作戰。在反攠密支那 的戰役中全殲日軍守軍,取得了 密支那大捷 。 1954年 麥瑞爾突擊隊改制為75步兵團,是75 游騎兵 團的前身,也是美軍 特種部隊 的前身。
-
4.0
魔女瑪塔
1985
戰爭
簡介: 此條目為1985年出品,葛麗泰·嘉寶主演的版本請見
-
2.0
戰火下
1983
戰爭
簡介: Three journalists in a romantic triangle are involved in political intrigue during the last days of the corrupt Somozoa regime in Nicaragua before it falls to a popular revolution in 1979.
-
2.0
撒哈拉1995
1995
戰爭
簡介: 正義的反法西斯聯軍和納粹法西斯德軍在撒哈拉沙漠為了一口干枯的水井作戰。想想:兩只軍隊為了一口干枯的水井兵戈相見、殊死搏斗。 為什么呢?聯軍知道水井里面沒有水,但是不能放棄那道防線。不然,德軍會越過防線威脅到更多的聯軍。可是,聯軍經過輪戰斗后只剩下了9個人,并且彈藥缺乏,只是以一所沙漠中破舊的古跡清真寺做掩護。再看看德軍,他們有精良的裝備、充分的彈藥,人數上占絕對優勢,900人左右。雖然,他們缺乏水。但是,這個巨大的懸殊,1:100的戰斗對抗!不禁讓人膽顫。經過激烈的戰斗,聯軍勝利了!只剩下了兩個人。
-
2.0
靡菲斯特
1981
戰爭
簡介: 1982 奧斯卡最佳外國語影片: 匈牙利導演薩博 本片以德國現代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演員格斯特夫.古魯丹斯真實的一生為依據電影《摩菲斯特》描述了一個在二戰中與德國人委曲求全合作的演員,最后仍被德國人拋棄的故事。片名“摩菲斯特”本意就指的那些與魔鬼合作的人。主人公在心理上自始至終處于卑微懦弱的地位,雖然德國人也給了他很多的榮耀,但這仍無發改變其事實上和心理上的猶太人身份,但這一切并未得到深刻的體現。終于,在影片結尾處得到了一切都爆發出來,這也是本片的高潮。
評論